
含五氧化二釩石煤磨細添加鈉鹽進行氧化焙燒,水浸可溶性鹽工藝技術系Blee0ker于1912年發明的提釩技術,是國內外通常用的傳統的經典方法。
其工藝技術原則流程:釩礦磨細+工業用鹽——團礦成球焙燒——水浸——酸沉粗釩——堿溶——銨鹽沉釩——脫氨制精釩。
此項工藝技術已用于我國釩鈦磁鐵礦鐵釩渣提釩工業化生產;70年代初,我國鄉鎮企業小釩廠也是采用此工藝技術提釩。
水浸:焙燒后物料用水浸出,釩呈NaVO3狀態進入液相,雜質鉻(Na2Cro3)、磷(Na2HPO4)及硅(Na2SiO3)也隨釩酸鈉進入液相,其它雜質留在渣中。
酸沉粗釩:將含釩溶液中和到一定PH值,可以從中析出水合(V2O5·XH2O)。溶液加熱到沸騰后,即有紅色(V2O5)沉淀折出,釩與雜質鉻 (Cr6+)分離。
堿溶:系粗釩凈化過程,釩呈NaVO3狀態進入液相,與磷、硅等雜質分離。
銨鹽淀淀:深度凈化。用NH4Cl沉釩,然后煅燒脫氨而獲得精制的V2O5產品。





釩酸VO2是氧化物,能與堿形成四價釩的釩酸鹽。五價釩的氧化物是酸性較強的氧化物,它與堿形成的釩酸鹽的趨勢更為明顯。釩在溶液中的聚合狀態不僅與溶液的酸度有關,而且也與其濃度關系密切。
對釩冶金而言,蕞重要的釩酸鹽是釩酸鈉和偏釩酸銨。
釩能與各種鹵素生成二價、三價和四價的鹵化物。五價釩的純鹵化物已知的只有VF5。對同一種鹵素,隨著釩原子價的增加,釩鹵化物的化學穩定性減弱。對同一價態的釩,其鹵化物的化學穩定性由氟到碘依次遞減。這說明釩與氟、氯容易發生反應,而與、碘則較困難。


二氧化釩是一種熱致變色材料, 相變溫度為 68℃。相變前后二氧化釩光學性能有較大的變化, 如二氧 化釩對紅外線透過率低溫態時大, 高溫態時小。 利用這一特點, 在玻璃基體上沉積二氧化釩薄膜, 可實現對汽 車、 建筑物、 航天器等室內溫度的自動調節, 從而達到對太陽光能的智能化利用, 節省地球能源。
氧化釩材料在相對低的溫度下作為絕緣體時,呈現出多相競爭的現象。然而,自20世紀60年代人們開始研究二氧化釩以來,這奇異的相行為一直不為人們所掌握。美國科學家2010年11月23日表示,通過對二氧化釩相變(從金屬到絕緣體)進行系統的研究,他們揭開了困擾學術界數十年的謎團。
上一條:人本合金(圖)-偏釩酸銨 五氧化二釩-銅陵五氧化二釩
下一條:沒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