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五氧化二釩石煤磨細添加鈉鹽進行氧化焙燒,水浸可溶性鹽工藝技術系Blee0ker于1912年發明的提釩技術,是國內外通常用的傳統的經典方法。
其工藝技術原則流程:釩礦磨細+工業用鹽——團礦成球焙燒——水浸——酸沉粗釩——堿溶——銨鹽沉釩——脫氨制精釩。
此項工藝技術已用于我國釩鈦磁鐵礦鐵釩渣提釩工業化生產;70年代初,我國鄉鎮企業小釩廠也是采用此工藝技術提釩。
水浸:焙燒后物料用水浸出,釩呈NaVO3狀態進入液相,雜質鉻(Na2Cro3)、磷(Na2HPO4)及硅(Na2SiO3)也隨釩酸鈉進入液相,其它雜質留在渣中。
酸沉粗釩:將含釩溶液中和到一定PH值,可以從中析出水合(V2O5·XH2O)。溶液加熱到沸騰后,即有紅色(V2O5)沉淀折出,釩與雜質鉻 (Cr6+)分離。
堿溶:系粗釩凈化過程,釩呈NaVO3狀態進入液相,與磷、硅等雜質分離。
銨鹽淀淀:深度凈化。用NH4Cl沉釩,然后煅燒脫氨而獲得精制的V2O5產品。





電解法回收釩的詳述
從釩渣的來源看,釩渣水溶液中沒有Ca、2+Mg等+2價離子,所以在電解時不會像氯堿電解生產過程中產生CaCO3、Mg(OH)2等在離子交換膜中沉積的現象。溶液中的陰離子,例如AlO2、VO4等,如果有少量進入到離子交換膜內,在電解過程中不易在膜中生成沉淀。但是當陰極液質量分數在20%以上、溫度在20℃以下時,有可能會產生釩鹽沉淀,應盡量避免這樣的電解條件出現。由于溶液32-3-2+pH值<1。
釩渣中釩酸鈉的濃度小于鋁酸鈉和的濃度,電解的總深度即陽極液反應轉化率是鋁酸鈉和的電解深度和釩酸鈉電解深度之和。在電解反應中,鋁酸鈉和首先被分解,在pH值等于9時鋁酸鈉和基本分解完全。在電解反應中,電解轉化率即電解深度太大容易增多副反應和增髙電耗。
由電解方法還可以引出從廢催化劑中直接回收釩、鉬、氧化鋁和鎳的新的工藝路線。如果把煉油加氫脫硫廢催化劑磨細以后與足量的在氧化氣氛中焙燒,使釩組分變成釩酸鈉,鉬成分變成鉬酸鈉,氧化鋁變成鋁酸鈉,用水萃取這些可溶于水的化合物,分離出含鎳固體渣。
是釩(V)的氧化物,化學式為V2O5。它是一種有毒的橙黃色固體,微溶于水,加熱時失去氧而分解。
可作化學工業中的催化劑,蕞重要的是對硫酸工業中轉化為一步的催化。中的釩(+5)為蕞高氧化態,具有和氧化性。
釩是一種銀灰色的金屬。熔點1890±10℃,屬于高熔點稀有金屬之列。它的沸點3380℃,純釩質堅硬,無磁性,具有延展性,但是若含有少量的雜質,尤其是氮,氧,氫等,能顯著降低其可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