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釩鈦磁鐵礦磨細(濕磨),磨細后的礦粉與鈉鹽(硫酸鈉)混合造球,球團直接送到鏈篦回轉窯的鏈篦上,利用回轉窯的余熱烘干并加熱至900℃,隨后在回轉窯內于1270℃左右停留60—110min,釩轉化率可達到92%以上。
濕法冶金工藝生產主要經歷以下生產階段:1、原料預處理;2、固液分離及溶液凈化;3、釩溶液沉淀結晶;4、釩酸鹽分解、干燥及熔煉。
片狀生產
按熔化方式不同可分為:
一步法熔化制片
將多釩酸銨或偏釩酸銨直接放入熔化爐中,在1000℃的條件下,脫水、脫氨、熔化一步完成,國內片狀生產幾科完全采用該方法。







在發現釩這種金屬后,人們慢慢了解到了它的性質,并開始將它應用到人們的生活當中。1882年,英國列·克魯佐特鋼鐵公司用含釩1.1%的煉鋼爐渣制得釩的磷酸鹽,年產量約60t。用戶是生產黑的染料廠。
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俄羅斯開始利用碳還原法還原鐵和釩氧化物,制備出釩鐵合金(含V35%~40%)。1902~1903年俄羅斯進行了鋁熱法制取釩鐵的試驗。
1927年,美國的馬爾登和賴奇用金屬鈣還原五氧化二釩(V2O5),次制得了含釩99.3%~99.8%的可鍛性金屬釩。
19世紀末,研究還發現了釩在鋼中能顯著改善鋼材的機械性能,從而使釩在工業上才得到廣泛應用。至20世紀初,人們開始大量開采釩礦。
釩的蹤跡遍布全世界。在地殼中,釩的含量并不少,平均在兩萬個原子中,就有一個釩原子,比銅、錫、鋅、鎳的含量都多,但釩的分布太分散了,幾乎沒有含量較多的礦床。在海水中,在海膽等海洋生物體內,在磁鐵礦中,在多種瀝青礦物和煤灰中,在落到地球的隕石和太陽的光譜線中,人們都發現了釩的蹤影。釩是地球上廣泛分布的微量元素,其含量約占地殼構成的0.02%,獲取相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