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前石煤提釩工業化工藝路線主要有酸浸萃取工藝和酸浸離子交換工藝兩種,酸浸萃取工藝是將含釩石煤礦石經粗碎、細碎、篩分研磨后直接采用高溫高濃酸長時間浸出,然后采用P204萃取,用99.9%的硫酸反萃,萃取率可達97%-98%。然而,萃取工藝對設備防腐要求較高,系統規模較大,設備投資高;且萃取系統的引入,會使企業面臨更多安全環保壓力;系統運行酸耗高,沉釩過程會形成大量銨鹽,給廢水處理帶來壓力。酸浸離子交換工藝則是采用焙燒、酸浸的方式,將礦石中的釩轉化為水溶性含釩離子,再根據不同的離子形態,選擇合適的離子交換樹脂將溶液體系中的釩選擇換出來。





物化性質:屬于無機金屬氧化物;橙黃色、紅棕色結晶粉末;CAS號1314-62-1;分子量181.88;相對密度(水=1)3.357;熔點 690℃(分解);溶于酸、堿,微溶于水(PH=3.5~3.6),不溶于醇。
用途:釩有“金屬維生素”之稱,廣泛應用于鋼鐵、冶金、石油、化工、瓷 釉、航空、電池、顏料、玻璃、光學、油漆、電子、、橡膠、等眾多領域,鋼鐵、冶金工業中,可增加合金的韌性、彈性、強度、耐磨性等;玻璃、 陶瓷工業中,用著色劑;涂料、顏料工業中,用做添加劑;硫酸和石油化工生產中,用做催化劑等方面。
強酸浸出提釩技術(濕法提釩技術) 強酸浸出技術包括礦石預焙燒后強酸浸出技術和無焙燒強酸浸出技術。 該項技術主要由核工業總公司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開發。 無焙燒強酸浸出提釩技術(濕法提釩技術)雖有礦石不需焙燒過程的優點,但酸用量大、投資大(設備腐蝕嚴重)、生產成本高、廢水、廢渣難以處理(廢水、廢渣中無機鹽含量高)、經濟性差,而且對礦石也有一定的選擇性,工業化推廣有一定的局限性。